摘要:我們知道:只在系統有效時交易,是正確的做法。但我們很難做到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本能想行動、想交易、想幹點什麼。
我們知道:只在系統有效時交易,是正確的做法。但我們很難做到。
為什麼?因為我們本能想行動、想交易、想幹點什麼。你知道今天沒訊號,不該下單。但手癢控制不住;你知道該停損,但心裡總想著再等等;你知道不在能力圈之外操作,卻總忍不住去猜大非農。這不是技術的問題,是人性的問題。
所以,很多頂級交易員的座右銘是:「少做,是為了賺更多的錢。」
看看一些頂級交易員的案例:
• 理查·鄧尼斯:95%的利潤來自5%的交易;
• SAC資本:全部利潤幾乎都來自5%的頭寸;
• 巴菲特:如果去掉他15個最成功的決策,伯克希爾就是個笑話;
• 約翰·亨利:真正的交易機會,一年可能就只有幾次。
所以說,最好的交易,往往發生在我們什麼都不做的時候。我們不是靠「忙」來賺錢,而是靠「對」來賺錢。真正的交易高手,都是「等待高手」。
就像邁爾斯·大衛斯在談音樂創作時所說:「我在聽有沒有多餘的部分。」交易也是一樣,刪繁就簡,才是真功夫。
交易新手看波動是機會;進階者知道波動背後也藏著風險;高手則知道:波動,就是波動。行情來了,我們選擇做或不做。不做,不等於放棄;而是一種理性的選擇。因為你明白:
• 不是每次波動都是好機會;
• 放棄一些交易,反而是在保護你的本金和心理資本;
• 真正的勝利,來自賠率和勝率都站在你這邊的時刻。
經濟學家范米塞斯說得好:「投機,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管理。」而不是預測未來。所以,如果你找到了賠率與勝算兼具的機會,就下注;如果沒有,就按兵不動。就這麼簡單。
近年,日本極簡主義風靡全球,強調「斷捨離」。其實在交易中,這也是極其重要的思維。心理資本,遠比帳戶餘額更重要,持有一個正在虧損的倉未,不僅耗費金錢,更是對心理資本的巨大消耗。
人為什麼總想下單?為什麼那麼怕錯過機會?因為我們害怕失去,想要掌控,想要「安全感」。但交易不是「擁有更多選擇」,而是「只做對的選擇」。
我們常常想找「神系統」、「百分百勝率策略」、「一擊必中的方法」。但事實上,真正有效的方法,往往很笨。
每天記錄交易,記錄每一筆入場/出場的原因,分析哪些判斷是對的、哪些是錯的。堅持這樣做三個月,你會開始形成自己的交易邏輯。笨,但有效。簡單,但真實。這不是雞湯,有人這麼試過,真的成功了。
交易從來不只是技術問題,更多是一場和人性的對抗。會做的人,靠的是選擇做什麼、不做什麼;真正賺錢的系統,是你在理解、克制、專注中磨出來的。
不要急著做多,不要頻繁進出,因為:少則得,多則惑。
在進行交易前,務必先用外匯天眼搜尋券商評價,初步判斷是否為黑平台
想投資美股、外匯、期貨卻又怕被騙?最齊全的證券商資訊都在這
入金前,務必先使用金融市場反詐騙網站外匯天眼,保障你的交易安全
免責聲明:
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,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、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,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
透過與全球金融監管、科技和治理領域的專家交流,WikiGlobal 旨在加強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的融合,提升監管效率和精準度,並促進行業自律。
交易人的心態往往隨著帳戶浮盈與浮虧的變化而波動:浮盈時,心情通常穩定愉悅;浮虧時,則容易焦慮煩躁。根據對待盈虧的不同態度,我們可以將交易者分為四種類型。認清自己屬於哪一類,是走向理性交易的第一步。
外匯投資者在做單時都會遇到波段反彈這種情況,波段反彈的時間持續一般在兩週以上,反彈高度至少有幾百點,如果能夠把握住,也是一次不錯的獲利機會。那做外匯交易該如何把握波段反彈呢?
還在紙上談兵?不如實戰演練!我們重新推出「外匯模擬交易週賽」,讓你在零風險中磨煉交易技巧,與萬千交易者同台競技!